2014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重點出爐
2013-12-31 08:49:36 來源:中國證券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上證報記者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進小組辦公室獲悉,2014年上海將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契機,全力推動航運“十二五”規劃的落地,繼續堅持航運主業和航運服務業雙輪驅動,通過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完善航運及相關產業發展環境,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
其中,航運服務體系功能完善方面的重點是:推動自貿試驗區航運相關政策的實施和深化,探索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和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范圍;推動浦東機場貨郵中轉業務規模化發展;推動非保貨物入區運作,推進國際轉運貨物、保稅貨物和一般貿易出口貨物“二次集拼”試點的深化,簡化保稅貨物進入國內市場的通關手續;推進融資租賃業務發展,探索建立租賃物權登記平臺,提升產業服務“軟環境”。推動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支持船舶交易、船舶登記、集裝箱運價備案等工作開展,推進建設上海船員評估示范中心、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亞太中心、亞洲船級社協會常設秘書處等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功能性平臺和機構,逐步提升資源配置能力。
集疏運結構優化調整方面的重點是:力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項目完成核準程序。繼續推進趙家溝東段、長湖申線、平申線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完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絡。開展洋山港能見度不良天氣條件下大型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進出港的方案研究和實船試驗。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發展長三角內河水運、鼓勵江海聯運,優化運輸組織方式,改善集疏運結構。加快實施浦東機場第四第五跑道建設、兩場設施改造及虹橋東片區綜合改造,提高航空綜合保障服務能力。推進上海地區空域容量結構優化和容量提升工作,提高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和機場飛行能力。
2013年,依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步伐,在航運服務業進一步開放、航運發展制度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新的成績。表現在航運集疏運效率得到提升,截至11月,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9億噸,同比增長5.3%;集裝箱吞吐量309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9%,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5.4%。
截至11月,上海機場(14.27, -0.33, -2.26%)完成旅客吞吐量7618萬人次,同比增幅4.9%;貨郵吞吐量305萬噸,同比降低1.1%;國際轉運業務量3185噸,同比增長113.8%。
在航運服務功能創新方面,2013年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FFA)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正式上線運行。單機、單船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化發展,已成功引進43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公司和158家SPV項目公司,租賃資產總額逾55億美元。
此外,航運政策也實現了有力突破,表現在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浦東機場發展貨郵國際中轉等政策的施行。其中,啟運港退稅試點擴圍納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目前正在加快研究擴圍方案,爭取利用好黃金水道資源,更為有效地提高上海港輻射服務能力。